兴城市乡村振兴工作
来源:葫芦岛市政府网站 | 添加时间:2023-08-08 |
文字实录:
问题一:据了解,兴城市于2022年10月成功入选了全国100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请介绍一下兴城市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基本情况?
答:今天很高兴来到政务访谈的现场,借助这个平台,让广大的市民朋友更加了解兴城市的乡村振兴工作。首先我介绍一下兴城市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基本情况。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西南,总面积2103平方公里,下辖24个乡镇(街道),户籍人口52万,是典型的农业县,是国家产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设施蔬菜优势区和多宝鱼养殖基地、辽宁省花生出口示范区。近年来,兴城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2022年10月兴城市成功入选全国100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示范县创建期为2022到2024年共三年,重点项目共分为5大工程49个,重点任务共分为4个方面14项,为加快推进创建工作,兴城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副县级领导齐上阵,设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产业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乡村综合治理等24个工作专班,聚焦关键领域,全力推进示范创建重点任务落实,探索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兴城模式”。
问题二:请介绍一下兴城市是如何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
答:兴城市有三大特色乡村产业,分别是花生、多宝鱼和海参,近年来我们围绕这三大主导产业谋划了一些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产业不断延链、补链。
一是围绕多宝鱼产业,我们实施了8.4亿元的多宝鱼清洁养殖及尾水达标排放环境治理项目,通过立体循环水养殖、观光、深加工、尾水处理等方面建设,推动多宝鱼养殖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达到产业整体提升。
二是围绕花生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我们建设了国家区域性花生良种繁育基地5.5万亩,申报了花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实施了2.69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项目,为精深加工和仓储物流企业入驻975亩的花生产业园区提供服务,高质量发展花生全产业链。
三是围绕海参产业,我们积极申报了1.68亿元的辽宁省海参产业集群项目,打造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
问题三: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载体,生态环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关键,请问兴城市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突破吗?
答:兴城市始终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兴城市落地生根。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问题短板,全面起底农村生活垃圾,今年以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6966吨,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6个,聚焦垃圾清理、转运、处置、分类减量、保洁员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循环巩固提升,形成常态长效治理机制。
二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省级乡村示范带1条、省级美丽宜居村23个、最美庭院示范户1000个,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项目、33个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让人居环境变得更有广度,品质更有深度。
三是聚焦公共服务提升,扎实推动中化环境EOD项目、南部沿海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新建3个中小学,实施兴城河治理二期、三期工程,改造19个乡镇电网,升级镇、村电商公共服务站19个、村级站点71个,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延伸发展。
问题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精神文化更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请谈一谈兴城市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呢?
答:兴城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努力传承“乡风文明”之魂,创造展现现代乡村风韵浓氛围。概括起来,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浓氛围,建成村史馆(室)30个,开展文明村镇和农村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60%,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提升至每月8次。
二是育新风,打造“最美庭院示范街”3条,最美庭院示范户”1000户,成立村级“最美庭院”大婶评审团237个,16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创建“最美庭院”行动中来。
三是优服务,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志愿服务活动,4月份以来,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智慧助老、健康义诊、科普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
问题五:兴城市是如何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
答:兴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村级班子,激发基层党组织党建促振兴能力,加快省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建设,选树党建和乡村振兴“双强”示范乡镇村。
二是积极推进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打造“阳光三务”闭环管理,创新“云”上监督、线下问需、村头问政三大特色。
三是强化网格化管理,设立农村网格党组织703个,构建网格2186个,设置网格员2174名。
四是激发基层治理动能,完成1个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和24个社工站建设,全面规范和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问题六:请介绍一下兴城市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采取了哪些新的做法?
答:兴城市坚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创新工作模式,兴产业、促就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是创新“泳装下乡”模式,截止到2022年共建设下乡泳装车间128个,年产值9600万元,转化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93个。
二是创新“经济村主任”模式,聘任54名民营经济人士担任“经济村主任”,就地就近利用本村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等乡村产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是创新农村休闲产业业态,依托碱厂乡、三道沟乡等特色水果基地、红色旅游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古城画家小镇、映莲农家院等乡村民宿、休闲农业项目载体,推动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渠道,在农村为农民扩展就业岗位。